骨科手术分类(二)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体位:术后给平卧位,保持15-30度中立位,穿“丁”字鞋,两腿间放置梯形枕,以防患肢外展、内收,放置髋关节脱位

注意事项:无论搬动患者还是护理操作,协助排尿排便,翻身等患者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侧身后仍保持肢体保持外展15-20度,屈髋10-20度,屈膝45度。由于手术后病人患肢要求保持一定的功能位置和髋关节的一定角度,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仅翻身于健侧,侧身时间一般为60分钟。

翻身方法:病人术后1-3天最好采取两人翻身法,操作者分别站在病人患侧的床边,1先将病人的双手放于胸前,让病人屈曲健侧膝关节,操作者一人双手分别放至病人的肩和腰部,另一人将双手分别放至病人的臀部和患肢膝部,并让病人健侧下肢配合用力,同时将身体抬起移向患侧床沿,然后让病人稍屈曲健侧膝关节,在两膝间放置2-3个枕头,高度以病人双侧的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再加上5厘米,操作者一人双手分别放至病人的肩和腰部,另一人双手分别放置臀部和患肢膝部同时将病人翻向健侧,将患肢置于两膝间的枕头上,保持患肢呈展15-20度、屈髋10-20度、屈膝45度,然后在病人的背部垫一软枕,胸前放一软枕置上肢,注意保持病人的舒适。

人工膝关节手术

体位:平卧位,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弯曲15-30度

注意事项:手术后三天内一般不主张活动关节,避免患者疼痛加重、假体松动,可抬高患肢

胫腓骨骨折

体位:平卧,抬高患肢并置于中立位,高于心脏平面10-20度

注意事项:禁止做患肢旋转活动

 

踝关节骨折

体位:将患肢置于高于心脏的支架或枕头上,促进回流,消除水肿

注意事项:踝关节制动,以免影响骨折断端稳定性。

 

四肢石膏外固定病人

体位:软枕抬高患肢,肢体高于心脏水平。翻身方法:一人托扶石膏(一手托于长骨部位、一手托于关节部位),如病人能自己活动可让病人自己翻身;如病人活动受限,则由另一人协助翻身,待病人翻到合适置后,在打石膏的肢体下垫软垫,使患肢位置舒服。

注意事项:必须用手托扶石膏,不能拿捏;石膏下应垫软垫,上面不能压盖重物。

 

截肢术后

体位:患肢固定于功能位,残端留给沙袋压迫,防止屈曲

注意事项:大腿截肢术后,应防止髋关节弯曲,外展挛缩;小腿截肢术后,要避免膝关节弯曲挛缩;膝下截肢术后,患者应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或长时间处于屈曲位

五、外固定支架护理

体位: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国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六、牵引术后的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

体位: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防止外旋。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注意事项:

翻身前确保牵引力线在解剖力线上。

对于不稳定性的骨折脱位,应保持牵引力,不可完全取消牵引重量。

翻身后应观察伤病局部的变化,防止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