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外固定架支架应用

患者体位

患者仰卧于骨折手术台上,利用外固定架进行牵引,继之进行复位。

纵向牵引可使大多数骨折复位到解剖对线的10°-15°。根据经验,没有必要在创伤架上增加铰链,应该避免过度或长时间牵引,以防止神经、血管损伤。

手术技巧

对肢体消毒铺巾后,松开预先组装好的外固定架上一侧的环连接螺栓,打开骨科外固定支架

将固定环环绕肢体,为软组织预留适当的间隙,重新组装外固定架,应用配对螺栓调整力线,使外固定架在正、侧面均与胫骨嵴平行。

 

▲示意图

方法1

先在骨折的远、近端于接近膝、踝关节并与其平行的位置分别横向穿入1根导向钢针,将外固定架固定在该位置。

当钢针固定到外固定架上并对其施加张力时,可达到进一步在冠状面上矫正骨折移位的目的。

▲示意图

方法2

用置于肢体周围的普通吸引器管悬吊外固定架,并用巾钳将其固定在外固定架上。

将近端和远端的外固定环偏离中心地倾斜调整,直至它们分别与膝、踝关节平行为止。

用至少2根针将近端及远端的外固定环妥为固定后,使此两环分别与位于外固定架中心部的各自的相应配对环相平行,以利骨折进一步复位。

用带弧度的橄榄针使骨折最终复位。为最终矫正在冠状面上的残余移位,在中部横穿1根橄榄针(如果安全的话),钢针暂不与外固定架连接紧,施以拉力将骨折向拉力器侧牵拉。应用影像增强器核实复位情况。

 

 

▲示意图

在这个平面上获得了适当的矫正后,将钢针固定在橄榄形一侧的外固定架上。如需在矢状平面进步矫正骨折移位,则以弓形方式连接橄榄针,并在橄榄针上施加拉力行最后矫正,消除任何残余的分离移位。

 

▲示意图

在个别情况下,用2根橄榄针由对侧垂直骨折平面穿入,则能更有效地复位骨折及产生加压作用但这种穿针方式可能并非总是安全的。

这些骨折在应用外固定架固定后,可再用1~2枚拉力螺钉固定。术前轴向CT扫描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固定方法。一般应避免在骨干部位应用骨折块间螺钉或钢针,如此则妨碍了 Ilizarov外固定架的轴向伸缩性,而这种伸缩性对促二期骨折愈合比较理想。

 

▲示意图

处理皮肤及其他软组织

一般情况下,使用1.5~1.8m钢针时不需切口或钻头套筒。

如希望,则在插入更粗的2mm钢针时使用钻头套筒及切口。

手套皮可辅助抓紧钢针更接近置入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控制。

在穿橄榄针使用小切口:穿针前不需预先钻孔,用低速电钻并多次暂停或用手摇钻将钢针穿透骨骼。

在预定平面确定横穿钢针的安全角度后,用钢针穿过皮肤及肌肉到骨。

用低速电钻将钢针钻透两侧骨皮质。当钢针穿出对侧骨皮质时,轻敲钢针使针尖穿过余下的软组织,这样做神经、血管损伤的危险性较小。注意避免在钢针和皮肤接触部位产生过度的压力或张力。

将钢针固定在外固定环上,且不应弯曲钢针使其勉强与外固定架接触,因此可能需要小的占位器,以使连接螺栓可稍离开固定架。